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使农作物的产量更好,人们通常会施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长期以往,导致土壤生态系统被严重污染破坏。为更好地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检测、实施与监督要求。
农用地土壤检测项目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以及苯并[α]芘等。
农用地土壤检测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 -200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4550 GB/T 17136)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 17139)
《土壤质量铅、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法
目前,我国常用的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和联合修复等5种方法。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热解吸技术,其中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除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热解吸技术能耗大,运行成本高,仅适用于挥发性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包括电动修复、浸出技术、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等,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是指特定生物吸收、转化、去除、分解环境污染物,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生命代谢过程在内的特定生物,快速吸收和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