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
颗粒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两大类。碎石为岩石(有时采用大块卵石,称为碎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卵石多为自然形成的河卵石经筛分而得。通常根据卵石和碎石的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Ⅰ类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用于C30~C60的混凝土;Ⅲ类用于小于C30的混凝土。
粗骨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1、有害杂质。与细骨料中的有害杂质一样,主要有粘土、硫化物及盐、有机物等。根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也作了相应规定。
2、颗粒形态及表面特征。粗骨料的颗粒形状以近立方体或近球状体为,但在岩石破碎生产碎石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定量的针、片状,使骨料的空隙率增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抗折强度。针状是指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的颗粒;片状是指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的颗粒。
粗骨料的表面特征指表面粗糙程度。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且多棱角,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差,但与水泥粘结强度较高,配合比相混凝土强度相对较高。卵石表面较光滑,少棱角,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好,但粘结性能较差,强度相对较低。但若保持流动性相同,由于卵石可比碎石少用适量水,卵石混凝土强度并不一定低。
3、粗骨料粒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公称粒级上限称为粒径。骨料粒径越大,其表面积越小,通常空隙率也相应减小,所需的水泥浆或砂浆数量也可相应减少,有利于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并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得较大粒径的骨料。但在实际工程上,骨料粒径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
①粒径不得大于构件*小截面尺寸的1/4,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②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
③对于泵送混凝土,当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
④对大体积混凝土(如混凝土坝或围堤)或疏筋混凝土,往往受到搅拌设备和运输、成型设备条件的限制。有时为了节省水泥,降低收缩,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抛入大块石(或称毛石),常称作抛石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