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旧版《红木》国标因为他的易操作,量化指标明确等优点传播度很广,各个与红木相关的行业都是以《红木》国标马首是瞻。
但毫无疑问《红木》国标只是一个木材标准,他所针对的领域应该专注于木材流通范畴,引入过多的植物学内容只会自相矛盾,当然我们无可否认木材和植物之间紧密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红木国标敢于将植物学内容剔除正文部分是十分有勇气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红木国标很难再被应用在红木进出口审查上,当然在那个位置上本来就有进出口木材标准在那值守。
而新《红木》国标的检验指标之复杂,已经超越了工厂商家以及消费者的能力范畴,在没有实验室那样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无法得出严格意义上的红木结论,这在红木制品包括家具流通领域无疑无法被适用的,所幸各红木/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红木制品标准相继顶上来,补足市场规范的空白。
个趋势就是,《红木》国标适用范围大幅下降,影响力也将日益衰减,唯《红木》国标论的局面终被打破。
有很多人对此学术更新表示怀疑和反对,但我们认为对于学术上的更新,大家应该予以尊重,毕竟学术是有标准和依据的。学术上是否划分为同一个树种,对于目前市场来说并不重要,海黄和越黄在市场上依然是区售。也并不是说划分为同一个树种之后,两者就完全一致、无法区分了。
就如同紫檀一样,现在学术上西非产地的都划为同一树种,但冈比亚、几内亚产地的紫檀就有淡淡的清香味,加纳、贝宁产地的紫檀就是有明显的臭味,嗅觉正常的人都能区分。
染料紫檀也是如此,和赞比亚、刚果产地的比起来,坦桑尼亚产地的染料紫檀在密度上明显低了很多很多,看了两种料后都不会混淆,价格也有悬殊。
大果紫檀和鸟足紫檀也同样如此,现在国际上已经统一合并为大果紫檀了,鸟足紫檀(老挝花梨,密度0.94-1.01g/CM3)比大果紫檀(缅甸花梨,密度0.80~0.86g/CM3))密度明显要高,香味淡了很多,树心多扭曲。相信对两者厂家们也不会搞混。
当然,海、越两者无论从外观,还是从木材构造特征来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别并不明显,一般很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