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人爱喝茶也是,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以前大多数茶叶在茶城、批发市场等领域进行销售,人们往往只重视茶叶色香味等质量的优劣,而忽略茶叶的卫生安全。随着国家的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茶叶的检测报告需求开始体现出来。
茶叶农残检测背景
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Zui大残留限量》于2020-02-15代替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Zui大残留限量》和GB 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Zui大残留限量》,此次发布的新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483种农药在356种(类)食品中7107项残留限量,与2016版相比新增农药品种50个、残留限量2967项,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数量,标志着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迈上新台阶。其中茶叶的农残项目判定更是由原先的48种增加到63种,这一判断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对茶叶的农残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可以安心喝上“放心茶”,也让我们的国茶能够更好应对国外农残壁垒,让我们国茶远销海外。
茶叶检测项目
理化指标检测项目:
(1)外形检测:形状,嫩度,色泽,净度等;内质检测:香气,滋味,汤色,杂质,叶底等
(2)化学指标: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质含量,粗纤维,游离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咖啡碱,茶多酚,净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新红,赤藓红
重金属及营养元素:铅,稀土,砷,铜,铬,镉,汞,锡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商业无菌
真菌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
茶叶检测标准
BB/T0078-2018茶叶包装通用技术要求
BS6049-5-1989茶叶试验方法.第5部分:水可溶的和水不溶灰分的测定
BS6049-6-1988茶叶试验方法.第6部分: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BS6049-7-1981茶叶试验方法.第7部分:水可溶灰分碱度的测定
BS6049-7-1981茶叶试验方法.第7部分:水可溶灰分碱度的测定
BS6049-9-1999茶叶的试验方法.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BS7804-2-1999茶叶袋.茶叶的货盘装运和容器运输袋的性能规范
CCAA0017-201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茶叶、含茶制品及代用茶加工生产企业要求
DB33/T506-2004(2015)出口茶叶类商品运输包装检验规程
DB37/T2592-2014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茶叶操作规范
DB37/T3489-2019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技术规范
DIN1080-3-1980茶叶检验;水萃取物的测定
DIN10805-1985茶叶检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DIN10811-1-2000茶叶和制品的分析.液态茶水中可可碱和咖啡因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HPLC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