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石检测及金矿石成分检测机构
1、第1次分金:将分金篮放入预热至90--95的硝suan中,加热30min,取出分金篮,用热水洗涤3次。
2、当试料量为1.00g时,进行第三次分金:操作同第二次分金,分金30min,用热水洗5次-7次。
3、灼烧:金卷干燥后于650--700灼烧3min,冷却至室温,称重。
基于金矿石加工及测试质量过程控制的探讨
1、实际在镀金矿石处理和测试过程中会发生以下问题:矿石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其进行加工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矿石中的元素较多,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均匀性和代表性对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测试过程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这篇文章介绍了金矿试料处理的基本原理,样品不均匀或不具代表性等原因,实验过程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实验方法、实验标准解决方案的准备、矿石试料重量测定、测试仪器的稳定性和称量或实验重复性测试等不确定影响因素。在样品的不均匀性、代表性和测试过程的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
2、含金量不均匀性,金矿是天然金的形态,在形成过程中与矿物共同存在,导致了这个阶段不均匀的分布。在样品处理工程中,天然金因自身的延展性,而粉碎的时间比其他矿物要晚。如果金的粉末程度不够,就会以金粒子、片状等的形态在筛子洞中出现,这样就会得到偏小的测试结果。由于在样品混合或运输过程中,黄金本身的密度较高,可能导致混合不均匀。以上三个因素可能导致样品不均匀,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就像测试同一批样品的过程一样,不同样品的测试结果大不相同,有效的结果不足以决定终含量。在同一个样品测试中,正样和副样的重复性和重现性都很高,但正样品与副样品的结果相比差距很大,样品在测试中结果较低。
3、控制样品均匀性和代表性,为了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可以在以下方面体现:根据金矿石样品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从样品中严格控制金粒子的粒子大小及粒子大小的分布,并使金粒子的颗粒尺寸变小,直径越小分布越好。有了大块金粒子的碎片,测试结果就会高。为了使金颗粒的形状小化或影响小化,需要增加采样量。经过加工后筛选的样品,颗粒大小用于确定粉磨工艺和参数,并确保处理时间。在正式测试中,为了控制时间,粉碎后的样品可以直接使用在测试中,这样可以避免测试结果偏小,样品包中的样品及残留样品不得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