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钢索的人,不害怕牺牲。往前是解脱,后退是自由。”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寥寥数笔勾画出钢丝绳的空中形态与危险性。钢丝绳是由多根钢丝绕在绳芯上制成,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钢丝绳定期检验在于了解运转了一段时间的钢丝绳机械性能的变化情况,比较内外部钢丝的疲劳、磨损、锈蚀、断丝程度,观察绳芯情况。
1. 钢丝绳检测的标准体系
钢丝绳是起重运输机械等的关键设备,其结构和规格繁多,技术条件复杂,给订货和使用带来麻烦,我国现在对钢丝绳的标准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完备了。
钢丝绳术语、标记和分类 GB/T 8706—2006
钢丝绳验收及缺陷术语 GB/T 21965—2008
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GB/T 12347-2008
钢丝绳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104-2008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 8918- 2006
粗直径钢丝绳 GB/T 20067-2006
钢丝绳破断拉伸实验方法 GB/T 8358—2006
铁磁性钢丝绳电测检测的方法 GB/T 21837—2008
2. 钢丝绳检测的项目方法
早期检测:早期制作的钢丝绳由于没有经过预应力处理,当出现断丝时,断丝会翘出,就会有断丝露在外面,从而产生*原始的检测方法:人工目测法。
人工目测法的工作过程:工作人员站在低速运行的钢丝绳旁边,手抓棉纱并一直捋摸钢丝绳,钢丝绳在运行时,如果出现挂纱现象,则疑似该地方有断丝出现,便将钢丝绳停下,对此处进行详细的检测。
钢丝绳无损检测方法有:固体声测法、声学检测法、光学检测法、X-射线检测法、涡流检测法、振动检测法、电流法、磁致伸缩法以及电磁检测法。以上方法。
钢丝绳无损检测发展历史:
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实践阶段、相对成熟阶段和提高阶段
探索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由南非人研制成世界上台钢丝绳电磁无损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钢丝绳的截面损失,这种方法称为AC法,这一阶段由于产集肤效应导致精度底,难以使用。后来,德国人采用直流励磁的方法对钢丝绳的局部损伤进行检测,由于直流励磁设备庞大笨重,操作复杂,信噪比低。
实践阶段:20实际60-80年代中期,各国学者针对钢丝绳无损检测在原理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较大进步。日本、加拿大、波兰等国的学者对钢丝绳的检测装置、钢丝绳的缺陷特征、励磁装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对成熟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和电子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钢丝绳检测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仪器的励磁装置使用稀土磁铁,整体重量减轻体积减少,信号处理集成化数字化,功能明显增强。在这一阶段主要有美国的H.R.Weischedel在检测线圈中增加了积分电路,其可定量检测金属截面积损失,定性分析断丝损伤。加拿大的E.Kalwa博士重点研究霍尔元件检测钢丝绳漏磁和主磁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