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产动物来说,某些特定核苷酸起到了促进采食的作用。通过电生理方法检测到河豚鱼吻部存在腺嘌呤核苷酸(AMP)、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尿嘧啶核苷酸(UMP)和二磷酸腺苷(ADP)的化学感受器,这类早期试验开启了饲料核苷酸对鱼类化学诱食效果研究。Ishida和Hidaka对几种海水硬骨鱼类的味觉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UMP在大多数试验鱼类中诱食作用强,ADP和IMP也表现出较强的诱食作用。饲料中添加2.5%和4.1%的酵母RNA提取物或1.85%鸟嘌呤或2.17%黄嘌呤能显著增加虹鳟的累积采食量。Burrells等试验证明,饲料中添加酵母核苷酸能增强大西洋鲑对病毒、致病菌、寄生虫的抗感染能力,核苷酸的添加能提高疫苗作用效果和鱼体的渗透调节能力。在红拟上的研究表明,添加核苷酸可促进存活和体增重。提高免疫性能(嗜中性粒细胞氧化产量、溶菌酶活性增加,胞外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增加),显著改善肠道形态(褶皱高度、肠上皮细胞高度、微绒毛高度)。孟玉琼研究表明。饲料添加核苷酸可促进大菱鲆呼吸爆发水平和溶菌酶活性的提高,并提高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力、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前肠和后肠长绒毛的高度。JarmoLowicz等报道,饲料添加核苷酸可显著提高欧洲梭鲈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体液免疫力,并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促进肝功能,提高肠上皮细胞吸收能力。添加核苷酸也能提高虹鳟的终体重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转化效率:提高鱼总补体(ACH50)和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IgM)含量,以及相对免疫保护率(RPS)。陈昌福研究也表明,酵母水解物中丰富的核苷酸可起到明显的诱食作用,显著促进了幼鳖的采食量。
酵母水解物经自溶酶、外源酶酶解作用,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利用率。研究表明,作为的蛋白资源,酵母水解物在水产饲料中可作为替代鱼粉的功能性蛋白原料使用。Lunger等在军曹鱼饲料配方中梯度降低鱼粉用量,并逐步增加酵母水解物用量,结果表明添加酵母水解物可以减少饲料中25%的鱼粉用量,达到较好的生长效果。Peterson等试验表明,饲料中可添加10%酵母水解物(饲料中鱼粉用量2.5%)而对斑点叉尾鲴的生长性能不会造成影响。王武刚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结果表明,酵母水解物的使用提高了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增加了对虾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但降低了脂肪酶活性,降低30%鱼粉用量而使用8.5%酵母水解物替代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杨凡研究也表明,1%酵母水解物配合豆粕使用以替代33%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无影响,对其免疫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酵母水解物具有消化利用率高、适口性好、资源丰富等优点。其富含天然核苷酸、小肽、多种游离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能补充动物快速生长时期内源核苷酸合成的不足,修复肠道,提高免疫力,改善肝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在水产养殖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的酵母源饲料原料。酵母水解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的差异造成产品功能性营养指标的差异,进而导致产品功效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还需拓展和深入。
酵母细胞壁多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酵母细胞壁多糖是酿酒酵母经液体发酵后得到的菌体,再经自溶或外源酶催化水解,或机械破碎后,分离获得的细胞壁浓缩、干燥得到的产品。酵母细胞壁多糖中主要的功能成分是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β-葡聚糖的主链以β-,3苷键连结而成,而支链主要以β-,6苷键连接,这种链的特殊连结方式形成了酵母细胞壁中β-葡聚糖特殊的空间结构,而这种结构能够为动物机体免疫细胞的受体所识别,从而能有效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β-葡聚糖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水产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血清或肝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白细胞的吞噬指数、吞噬比例。
(2)促进水产动物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提高水产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3)显著提高水产动物抗病能力,降低水产动物攻毒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4)能有效降低肝脏损伤,显著降低水产动物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