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米的盐井深度并不能满足社会对食盐的需求,盐业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促使人们不断地向地下深处挖掘,以便打出更多的卤水。这时的人们却发现,这盐井怎么打也打不下去了,是什么阻挡了它前进的方向呢?
北宋人的挖井行动成为九百多年后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争论的焦点。
从地质的角度来讲,四川地区卤水含量比较低的水,位于比较浅的地方,大概20米到300米。如果浓度比较高,埋藏较深,一般在700米以下。那么,当表层的这种含盐量比较低的卤水快被开采完的时候,大口盐井地区就急需要去开采深层含盐量高的卤水。可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又不允许这么做。没有很好的办法支撑固定井壁。挖得越深,盐井可能会出现坍塌的现象。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改变这个落后的局面。
公元1041年,也就是北宋庆历年间,在四川大英县一个叫大顺灶的偏僻小村庄里,几个村民聚集在一起,准备私自开挖一口盐井,为了逃避朝廷法律的制裁,他们打算挖一口小盐井,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
村民设想能不能利用舂米的方法,用足踏来带动一个钻头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打井的目的呢?想法很快就变成了行动,而他们的行动则成为九百多年后,中国专家在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上据理力争的**材料。
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时候,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一次世界钻探技术会议。俄罗斯的专家说钻井技术是俄国人发明的,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美国专家说,他们国家钻井技术有300年了,应该是美国人发明的。这时候,有一个中国专家站起来说,在我们国家,钻井技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巧妙利用扇泥筒打捞碎石和泥土,把钻井技术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