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TCC183-2014适用于样品的干态和湿态的测试,对样品处于伸展状态时的防护性能也可测试;其余各标准则是针对样品的干态测试。
AS/NZS 4399:2017更是明确了适用于干态样品。值得一提的是EN13758-1:2001+A1:2006(E)明确指出其方法不适用于对使用时有一定距离的纺织品的评定,如伞面用纺织品;
而在国标GB/T 23147-2018《晴雨伞》中对伞面防紫外线性能的考核是按GB/T 18830中规定的方法执行的,
GB / 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适用于各类纺织品,标准规定,样品 UPF 值>40,紫外线透过率<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
各标准的原理都是通过测试纺织品对紫外线UVR的通过性能(透过率)来导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所不同的是AATCC183-2014中UVR波长范围是280nm~400nm,其余各标准则是290nm~400nm,制造商可根据自己的产品性能要求和使用特点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检测。
消费者如何正确识别防紫外线产品
防紫外线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有:
-执行标准:GB/T 18830-2009;
-当40<UPF≤50时,标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潮湿的情况下,产品提供的防护可能会降低。
纺织品抗紫外线测试方法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抗紫外线测试的标准,但基本上都通过直接测试法与仪器测定法这 2 种方式来测定纤维或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直接测试法具有方便快捷、测试的量大、客观性和重现性差等特点。但人体测试法会因为测试者皮肤的不同而产生不小的实验误差,且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仪器测定法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被测样品外观的不规整,紫外线一部分被样品吸收,一部分被折射和反射,使得实际测定时的紫外线透过率可能会偏低。测定织物的表面形状、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其厚度等也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近年来由于臭氧层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如何预防紫外线辐射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种趋势下,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应运而生。本文带大家聊聊纺织品性能检测中的抗紫外线功能检测的标准与测试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