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目的
保障消费者健康:通过检测,了解纺织品对蚊虫的驱避或阻隔效果,降低蚊虫叮咬传播疾病的风险,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提高产品质量:对生产防蚊纺织品的企业来说,通过质量控制与性能测试,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
指导产品研发与改良:检测结果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优缺点,为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蚊纺织材料和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符合法规要求:确保产品符合某些国家和地区对防蚊纺织品的法规和标准,以便合法销售。
检测项目
驱蚊率测试:模拟实验,观察蚊虫在接触纺织品前后的行为变化,计算纺织品的驱蚊率。
防护持久性测试:测定纺织品经过多次洗涤后,其防蚊性能的保持情况,评估耐用性和长期防护效果。
药物残留量检测:对添加防蚊剂的纺织品,检测残留的防蚊药物种类、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安全性评价:检测纺织品中防蚊成分对皮肤的刺激性、致敏性以及潜在的生态毒性,确保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无害。
防护范围与有效距离测试:评估纺织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对蚊虫的防护效果。
检测流程
样品准备:客户提供或抽取待检测的纺织品样品,按照标准规定剪裁成特定尺寸和数量。
预处理:对样品进行洗涤、干燥等预处理操作,模拟实际使用状态,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实验室检测:
静态法:将样品放入防蚊测试箱中,释放一定数量的雌性蚊子,观察是否能穿透织物叮咬目标物体。
动态法:模拟人体皮肤散发的气味和温度,测试蚊子是否会被纺织品阻隔,评估防蚊效果。
结果记录与分析:统计蚊虫穿透或被阻隔的数量,根据标准计算防蚊率或防蚊等级,深入分析实验数据。
出具报告:检测机构根据测试结果出具quanwei公正的检测报告,明确纺织品的防蚊性能指标。
相关标准
GB/T30126-2013: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纺织品防蚊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GB/T24253-2009:中国国内常用的标准之一,通过模拟实验测量纺织品的防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