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试验是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的损伤。这种方法基于的原理是,当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时,它们会形成微核。
以下是关于微核试验的详细介绍:
一、试验类型
生物学微核试验:这种微核试验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药物、辐射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的遗传学损伤。Zui常用的方法是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试验过程包括以受试物处理啮齿类动物,处死动物并取出骨髓,进行制片、固定、染色,Zui后在显微镜下计数PCE中的微核。如果处理组的PCE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那么可以认为该受试物是哺乳动物体细胞的致突变物。人外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也可以用于接触环境致突变物的人群的监测和危险性评价。
核物理微核试验:这种微核试验是通过加速器将高能粒子轰击目标核,使其发生裂变或反应,进而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行为。这种试验主要用于核能研究、核武器研究、核医学研究等领域。
二、应用
微核试验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的遗传学损伤,也可以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方面。
三、意义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含有生物体全部的遗传信息。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异常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物机体的生存,轻者可能导致突变,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同样,对人类来说,染色体异常可能引起各种疾病和损害。微核试验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方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历史
微核试验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Howell与Jolly等科学家在猫和大鼠的外周血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Howell-Jolly小体的小体,这种小体实际上就是微核。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微核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发展出了多种微核试验方法来评估各种因素对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