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后
上世纪90年代,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进入中国,和它们一起扎根的,还有供应鸡肉制品的圣农、供应牛肉饼的宾西食品,以及生菜大王浩丰食品。
辗转多年,随着外卖兴起、餐饮连锁化,这种半成品生意随之形成巨大市场,先是涌入各大连锁餐厅、街边饭馆,如今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饭桌,托起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预制菜解决的是标准化、效率、规模的问题。
对于新零售渠道来说,预制菜是风口也是金矿。
日本流通经济研究所特任研究员李雪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的采访中时提到:“预制菜毛利率整体会比生鲜至少高出10%,即配商品毛利率能超过20%,即食类商品毛利率能达到40-50%。而由制造商开发的即烹、即热食品毛利率基本等同于预包装食品,约为20%。”
B端是生意,C端是生活。
消费者自知逃不开预制菜,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是:打就加入。
从被迫吃商家提供的半成品,到主动搜索什么牌子的预制菜好吃、餐厅的供应商是谁……反正都是加热料理包,何必再跑几里地专门到店里吃,还让中间商赚差价。
更何况,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
外卖小作坊里脏乱差的灶台,未必比规范化生产的预制菜干净卫生;饭店师傅勾调料的大勺,可能比料理包还重油重盐。
预制菜膈不膈应,说来说去还是那几个点:信息透明、安全卫生、明码标价、味道不赖。
附:《DT商业观察》“你能接受预制菜吗”小调研人群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