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针织内衣进行抗菌处理是为了抑制细菌、真菌或霉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解决由其引起的气味、色斑以及健康等问题。
针织内衣(裤)的抗菌处理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物理方法将抗菌助剂整理到织物表面,此种抗菌效果不持久,在穿着中(如洗涤、暴晒、摩擦)抗菌性易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用化学方法将抗菌助剂溶入织物中,抗菌性更持久。
按照耐水洗次数和对各菌种抑菌率的水平差异分为三个级别,其中AAA级抗菌效果好耐洗涤。
根据《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描述,AAA是指,水洗50次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80%,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70%,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60%。
关于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标准,早出现的标准是美国在1958年制定的AATCC90[1,2]《纺织品抗菌活性评定:平板法》,我国早出现的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标准是1992 年颁布的纺织行业标准 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标准经历了60年的发展,目前常见的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标准主要是美国纺织品印染师和化学协会(AATCC)、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组织(ISO)和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纺织工业协会等组织颁布的系列标准,主要涉及定性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方法和安全评价3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