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测试,即皮肤致敏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及其成分是否可能引起消费者过敏反应的重要安全性评价环节。这一测试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性,避免消费者出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随着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增加和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的推广,传统依赖动物实验的方法正逐渐被体外实验和计算模型所取代。
传统动物实验方法
历史上,皮肤变态反应的测试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如豚鼠Zui大值试验(GPMT)和局部封闭涂皮法(Buehlertest,BT)。这些方法涉及将受试物质施用于动物皮肤,通过观察是否产生免疫介导的皮肤反应来判断其致敏性。这些方法因伦理问题和对人类皮肤反应的间接预测能力而受到限制。
替代实验方法
为了符合现代化妆品安全评估的需要,以下几种非动物测试方法被开发并广泛采用:
计算机工具预测:如TOX Tree、OECD QSARToolbox、VEGA等,通过化学结构分析预测皮肤致敏性。这些工具能提供初步评估,但因可能的假阴性结果,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适用于单一或已知组成的多组分原料。通过与模拟皮肤蛋白的多肽反应,评估原料消耗多肽的能力,从而判断致敏性。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试验(ADRA):类似于DPRA,但使用特定的氨基酸衍生物,验证原料的潜在致敏性。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一种体外方法,使用人细胞系来模拟皮肤免疫反应,评估化妆品成分的致敏潜能,这符合体外替代测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