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氨氮检测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检测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氨氮检测方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这是一种常用的氨氮检测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氨氮与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6):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在碱性介质中,氨与水杨酸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697nm处测量吸光度。
连续流动分析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将试样与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进入分析模块,试样和试剂在密闭的管路中按特定的顺序和比例混合,进行蒸馏、消解、萃取等反应,显色完全后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光度检测,以测定试样中被测物质含量。
石油类检测
石油类检测是指对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这对于评估水体污染和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油类检测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HJ970-2018):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在pH≤2的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再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于22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石油类含量与吸光度值符合朗伯-比尔定律,从而定量分析水中石油类含量。
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石油类物质在红外光谱区的特征吸收,通过测量吸光度来定量分析石油类物质的含量。
荧光光度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被检测水样在pH≤2的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再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其中的石油类物质经激发光源照射,分子产生跃迁,当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振动能级时,以荧光形式释放吸收的能量发出分子荧光。荧光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石油类含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