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用匀染剂的固含量检测、缓染性能测定和离子性测定是评估其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指标。以下是相关检测方法及说明:
一、固含量检测
方法概述
固含量是指匀染剂中不挥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通常通过烘干法测定。
检测步骤
样品准备:称取一定质量(如2-5g)的匀染剂样品,记录质量为 m1。
烘干处理:将样品置于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通常2-4小时)。
冷却称重:取出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记录质量为 m2。
计算固含量:
固含量(%)=m1m2−m0×100
其中 m0 为空称量瓶的质量(若直接称量样品,则 m0=0)。
注意事项
确保样品均匀,避免结块。
烘干温度和时间需严格控制,避免样品分解或挥发。
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二、缓染性能测定
方法概述
缓染性能是指匀染剂延缓染料上染纤维的速度,使染色更均匀的能力。通常通过染色动力学实验测定。
检测步骤
染色实验:
配置染液(如分散染料),加入不同浓度的匀染剂。
将涤纶织物浸入染液中,按设定温度曲线(如升温速率、保温时间)进行染色。
在不间点(如10、20、30分钟)取出织物,测定上染率。
上染率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或残液法测定染液中剩余染料浓度,计算上染率。
上染率公式:
上染率(%)=C0C0−Ct×100
复制代码
其中 $ C_0 $ 为初始染料浓度,$ C_t $ 为时间 $ t $ 时的染料浓度。 |
3. 缓染性能评价:
绘制上染率-时间曲线,比较不同匀染剂浓度下的曲线斜率。
斜率越小,说明匀染剂的缓染性能越好。
注意事项
染色温度、pH值、浴比等条件需严格控制。
匀染剂浓度需设置梯度,以确定zuijia缓染效果。
可结合染色织物的色差(ΔE)和匀染性评级(如AATCC 8-2016)综合评价。
三、离子性测定
方法概述
离子性是指匀染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成带电离子的能力,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通常通过电导率法或表面张力法测定。
检测步骤
电导率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匀染剂水溶液,测定其电导率。
离子型匀染剂的电导率随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非离子型匀染剂的电导率变化较小。
表面张力法:
测定匀染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离子型匀染剂通常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下降明显。
zeta电位测定:
使用激光粒度仪或电泳仪测定匀染剂胶束的zeta电位。
阴离子型匀染剂的zeta电位为负值,阳离子型为正值,非离子型接近零。
注意事项
测定前需过滤溶液,去除杂质。
温度对电导率和表面张力有显著影响,需恒温控制。
可结合红外光谱(IR)或核磁共振(NMR)分析匀染剂的化学结构,辅助判断离子性。
固含量检测:通过烘干法测定,反映匀染剂的纯度和稳定性。
缓染性能测定:通过染色动力学实验评估,影响染色均匀性和色泽。
离子性测定:通过电导率、表面张力或zeta电位法判断,影响匀染剂与染料、纤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