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华维贝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环境咨询、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和安全咨询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建设项目和规划环保竣工验收、环境应急预案、排污许可申办与建设项目职业卫三(预评价、设计专篇、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安全三等各项环保、职业卫生和安全咨询服务及工程项目。
公司业务范围广泛,主要针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咨询、污染治理的企业及,拥有一支深耕行业多年、经验丰富、实力超强的精良团队。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始终将服务可靠、作为核心竞争力去打造,始终秉承“诚信求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持续致力于环保行业,以匠人精神做好服务,赢得越来越多客户与市场的认可。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是公司一贯的宗旨,未来也将继续秉承客户优先的原则,全力跟随客户需求,不断进行服务改进和创新,努力成为服务、双的环保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苏州华维贝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
根据第十六条的规定,国家实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度。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修订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
1、GB5749-2006 瓶(桶)装水卫生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瓶、塑料桶等包装饮水机使用的纯净水和其它软饮料的加工制作过程及成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以及标签说明书的要求。
2、GB18593-2003 饮用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本规范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与分类;引用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饮用天然的分类及其依据进行了说明;规定了水源选择原则与条件、开采技术要求与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等;对不同类别的矿泉水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指标要求。
3、GB/T14848-1995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检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净水设备生产出的纯净水及其他软饮料加工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及其它项目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等内容。
2023年4月1日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标准解读
一、指标变化
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较前标准GB 5749-200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变化吧!
一.水质指标变化
1.水质指标由GB5749-2006的106项调整为97项,包括常规指标43项和扩展指标 54 项;
2.增加了4项指标,包括高氯酸盐、乙草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3.删除了13项指标,包括耐热大肠菌群、三氯乙醛、硫化物、氯化氰(以 CN-计)、六六六(总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林丹、滴滴涕、甲醛、1,1,1- 三氯乙烷、1,2-二氯苯和乙苯;
4.更改了3项指标的名称,包括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名称修改为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氨氮(以N计)名称修改为氨(以N计);1,2-二氯乙烯名称修改为1,2-二氯乙烯(总量);
5.更改了8项指标的限值,包括硝酸盐(以N计)、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游离氯、硼、氯乙烯、三氯乙烯、乐果;
6.增加了总β放射性指标进行核素分析评价的具体要求及微囊藻毒素-LR指标的适用情况;
7.删除了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的暂行规定(见2006年版的第4章)。
二.新标准主要内容
1. 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
3.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
4. 二次供水卫生要求
5.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要求
6.水质检验方法
三.新标准水质参考指标变化
1.由GB 5749-2006的28项调整为55项(见附录A);
2.增加了29项指标包括钒、六六六(总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林丹、滴滴涕、敌百虫、甲基硫菌灵、稻瘟灵、氟乐灵、甲霜灵、西草净、甲醛、三氯乙醛、氯化氰(以CN-计)、碘乙酸、1,1,1-三氯乙烷、乙苯、1,2-二氯苯、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碘化物、硫化物、铀和镭-226;
3.删除了2项指标,包括2-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
4.更改了3项指标的名称,包括二溴乙烯名称修改为1,2-二溴乙烯、亚硝酸盐名称修改为亚硝酸盐(以N计)、石棉(>10μm)名称修改为石棉(纤维>10μm);
5.更改了1项指标的限值,为石油类(总量)。
四.新标准发布信息
1.提出并归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批准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发布与实施:2022年3月15日发布,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4.历次版本发布情况:1985年发布为GB5749-1985,2006年为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五.新标准主要变化特点
1.更加关注感官指标;
2.更加关注消毒副产物;
3.更加关注风险变化;
4.提高部分指标限值。
六.新标准发布意义
1.缩小城乡饮用水水质标准差距;
2.加快设施改造,推动建立高质量供水体系;
3.提高检测能力与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