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相分析的原理是,矿石中的矿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同,铁矿石采用不同浓度的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所分析的铁矿石矿样,即可使矿石中矿物分离,从而可测出试样中某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多少。
物相分析的项目,应根据选矿工艺的要求和矿石组成的特点而定,对一般铁矿石而言,通常包括磁性铁、碳酸铁、硅酸铁、硫化铁、赤(褐)铁矿五项。
(1)磁性铁(MF)具有强磁性的铁的氧化矿物,如磁铁矿、半假象磁铁矿等。测定磁性铁具有极大的意义,它能为铁矿石的储量计算及选矿试验等提供科学依据。1981年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颁发的《铁矿她质勘探规范》中规定:“采用物相分析确定的磁性铁(MFe)对全铁(TFe)的占有率作为划分矿石类型的依据。”当MFe>85%时,属单一弱磁选铁矿石;MFe<65%时,属联合流程选矿的铁矿石;MFe在65%- 85%之间时,铁矿石介于前两类之间。
(2)碳酸铁(CFe)指菱铁矿、铁白云石以及其他一些含铁碳酸盐。测定碳酸铁,对于寻找原生矿和指导选矿工艺都具有实际意义。
(3)硅酸铁(SiFe)指含铁的硅酸盐矿物,测定硅酸铁,对于计算铁储量,指导铁矿具有较大意义。在《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中,将硅酸铁列为脉石矿物,其含量决定尾矿中铁的品位和铁的回收率。
(4)铁的硫化物(SFe)指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砷黄铁矿、镍黄铁矿等。测定铁的硫化物对确定矿石品位和指导工艺加工流程具有较大意义。
(5)赤(褐)铁矿(OFe)。测定赤(褐)铁矿,对找矿地球化学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沉积型铁矿、沉积变质铁矿或是风化型铁矿,都含有褐铁矿。其含量对铁矿床的评价和对研究铁矿床的成分环境等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可知,原矿中有用铁矿物主要是赤褐铁矿,其分布率为91. 17%,
是碳酸铁和磁铁矿,并含有少量的硫化铁和硅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