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总活性物是什么?
活性物是合成洗涤剂中起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比如洗衣粉中总活性物是指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的总含量,包括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活性物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液体洗涤剂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总活性物含量高的洗涤剂质量相对较好,一些伪劣产品就是在这个指标上偷工减料。
近年来国内外厂家纷纷采用多种活性物进行复配,由于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使洗涤剂在活性物含量较低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去污力。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破坏污垢与织物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污垢脱离织物以达到去污的目的。
我们在去污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洗涤过程中,污垢从织物上由活性物脱落下来,溶解在水介质中,怎么防止这些污垢再二次污染织物呢,这就涉及到洗涤剂的另一项重要性能:抗污渍再沉积能力,可以通过洗涤剂的循环洗涤性能表征。
洗涤效果的评价zuihao结合去污力,循环洗涤性能等指标综合评判。
洗涤剂总活性物检测标准
手洗餐具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通用检测方法是GB/T13173-2021《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标准中第7章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包括乙醇萃取法(A法)和三氯甲烷萃取(B法)两种方法。其中乙醇萃取法(A法)适用于市面上大部分手洗餐具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 13173.2-2000 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NBN-ISO 6842:1990 表面活性剂 乙氧基化醇和烷基酚硫酸盐.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041-2012 表面活性剂 乙氧基化醇和烷基酚硫酸盐活性物质总含量的测定
CSN 66 6140-198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游离聚乙二醇和活性物质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洗涤剂总活性物检测方法
仪器分析法是对洗涤剂中的总活性物含量进行测定的常用方法之一,采用现代化学分析工具进行检测,在洗涤剂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具体解释如下: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HPLC可以将洗涤剂中的总活性物转化为具有特定波长的化合物,并进行分离和定量。这种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可测定多种成分。
气相色谱(GC):GC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洗涤剂中总活性物以蒸气形式进入柱中,再通过柱中不同成分对不间段的分离,Zui终得到一个成分峰,通过比较峰的大小和时间确定含量,可检测出极低浓度的活性物。
红外光谱(IR):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洗涤剂中的总活性物,将样品通过电磁波处理,通过不同波段上能量变化的比较,可推算出活性物的含量。
紫外光谱(UV):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洗涤剂中总活性物的含量,将样品置于紫外光下,波长为190-390nm的光被溶液吸收,吸光度与活性物的含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