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美白功效检测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过程,以下是对其检测流程的详细阐述:
受试者的筛选与准备:
按照受试者入选准则和排除准则筛选合格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用温和洁面乳清洁测试部位,确保测试区域的皮肤状态正常。
测试环境:
在恒温恒湿室房内(温度 21℃±1℃、相对湿度 50%±10%)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
美白功效的检测指标:
皮肤色度测量:使用皮肤色度仪(或皮肤图像分析系统VISIA-CR)测量试验部位皮肤的L*、a*、b*数值,计算个体类型角ITA°值。ITA°值越大,肤色越浅。
皮肤黑色素测量:使用皮肤黑色素测试仪测量试验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MI值)。MI值越小,肤色越浅。
专家视觉评估:由经培训并合格的专业人员借助色卡对受试者试验部位进行打分,分数越低,代表肤色越浅。
受试者自我评估:由受试者填写自评问卷,对美白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
测试流程:
发放测试样品,指导受试者掌握测试样品使用方法。
在受试者使用测试样品的第28天、第56天,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相应指标测试。
每次测试同一测量参数应使用同一仪器、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测试区域内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25)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等)。
判定标准:若受试者使用测试样品后,与使用前相比,测试区域个体类型角ITA°呈显著性上升、皮肤黑色素含量(MI值)以及专家视觉评估肤色等级呈显著性下降,则判定测试样品具有美白功效。
注意事项:
某些保健品声称具有美白功效,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在选择和使用保健食品时,应谨慎对待,避免盲目跟风。
保健食品的美白功效检测应严格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保健食品的美白功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可靠的购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