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粉末的有效密度和粒度分布是决定其在粉末冶金、3D打印、涂层等应用中性能的关键参数。以下是这两种测试的详细说明:
有效密度检测
检测目的:有效密度(也称为真密度)是指排除内部孔隙后的粉末颗粒的实际密度,它对于理解粉末的致密性和成型性至关重要。
测试方法:
液体浸透法(GB/T5161-2014):将粉末置于一个容器中,通过真空或压力使粉末吸收液体,直至饱和,通过测量前后质量差和液体的体积来计算有效密度。
气体置换法:使用氦气或其他惰性气体,通过置换粉末内部空气来测量粉末颗粒的体积,进而计算密度。
关键设备:真空浸渍装置、气体置换密度仪。
粒度分布测试
检测目的:粒度分布描述了粉末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影响粉末的流动性、成型性、烧结性能等。
常用技术:
激光衍射法(如HORIBALA-960V2):Zui流行的测试方法之一,适用于干态粉末,通过分析光在粉末颗粒上的散射来确定粒度分布。
动态光散射(DLS):适合于极细粉末的纳米级粒度分析。
干筛分法(GB/T 1480-2012):适用于较粗粉末,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筛选粉末,统计各筛层的重量百分比。
沉降法:利用重力沉降原理,适用于较大粒径的粉末。
关键参数:平均粒度、粒度分布曲线(如D10、D50、D90,分别代表10%、50%、90%的粉末小于该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