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芳香胺迁移量、塑化剂的迁移、金属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挥发性有机物、3-氯-1,2-丙二醇含量、环氧衍生物(BFDGE)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总迁移量、光引发剂迁移量和荧光增白剂,需重点关注。
含植物纤维的塑料制品被通报的统一原因为使用未经许可的物质(含竹纤维、木纤维、稻壳、麦秆和玉米淀粉);尼龙制品通报原因主要为初级芳香胺迁移量超标;密胺制品依然是常见的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较高;奥地利通报我国婴儿勺中双酚A迁移量风险,采取退出市场的措施。
以上部分信息引用自: FCM HOME《2022年上半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食品接触材料篇》
微谱凭借多年的产品质检把关经验,提醒广大输欧企业重视:
纸制品:荧光增白剂风险
金属制品、搪瓷和陶瓷制品:重金属迁移量
塑化剂:作为全球高关注物质,除了欧盟常规管控的5种邻苯类塑化剂(DBP、BBP、DEHP、DINP和DIDP),还包括“非邻苯类”塑化剂(DOTP、ESBO)迁移,这些物质的应用不仅在塑料中,橡胶中也有诸多涉及。在塑化剂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其潜在安全风险。
截至2022年7月12日,共有1551款国产保健食品获得备案凭证。补充维生素C、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产品仍是主流。目前,国产保健食品的备案还是以片剂和胶囊为主,其中片剂备案数量为694个,占备案总量的44.75%;胶囊备案数量为549个,包括软胶囊375个,硬胶囊174个,分别占备案总量的24.18%和11.22%。凝胶糖果和粉剂作为2021年6月1日连个后首次备案产品剂型,2022年备案数量分别为52款和100款,分别占备案总量的3.35%和6.45%。
2021年6月1日开始,破壁灵芝孢子粉、辅酶Q10、褪黑素、鱼油和螺旋藻作为单一原料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按照备案监管,这些产品是国产保健食品备案2021年和2022年的热门产品,截至2022年7月12日,破壁灵芝孢子粉、辅酶Q10、褪黑素、鱼油或螺旋藻备案数量分别为203个,159个,107个,95个和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