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S Z 2241:2011 是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JIS)中关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专用标准,全称为《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 Method of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以下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视角对该标准进行概述:
1. 标准基本信息
•发布机构: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实施年份:2011年;
•国际对标:修改采用guojibiaozhun ISO 6892-1:2009,核心内容与ISO标准一致,仅部分表述和附录存在差异。
2. 适用范围
•适用材料:所有金属材料(包括金属板材、棒材、管材、线材及锻件等);
•试验条件:室温(10~35℃),对温度敏感材料需控制在(23±5)℃;
•性能测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如Rp0.2)、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
3. 试样制备与要求
(1)试样类型
•比例试样:原始标距(L₀)与原始横截面积(S₀)满足 L₀ = 5.65√S₀(如圆形试样直径10 mm,L₀=50 mm);
•非比例试样:标距与横截面积无固定比例(如特定工程部件的定制试样)。
(2)试样加工
•机加工要求:表面粗糙度Ra≤0.8 μm,无划痕、裂纹;
•尺寸公差:平行长度(Lc)公差±0.5 mm,标距标记误差≤±1%。
4. 试验设备与条件
(1)设备要求
•拉力试验机:
•力值测量精度:±1%(满量程);
•引伸计:分辨率≤0.001 mm,标距范围覆盖试样平行长度(如Lc=50 mm时,Le≥25 mm)。
•环境控制:湿度≤80% RH,避免气流扰动。
(2)试验速率
•应变速率:弹性阶段≤0.008 s⁻¹,塑性阶段≤0.008 s⁻¹或按协议调整;
•横梁分离速率:根据试样平行长度动态调整,确保应力速率稳定。

5. 性能测定方法
(1)屈服强度(ReH/ReL)
•上屈服强度(ReH):首次下降前的Zui大应力;
•下屈服强度(ReL):屈服阶段Zui低应力(不计初始瞬时效应)。
(2)断后伸长率(A)
•计算公式:

(L_u为断后标距,L₀为原始标距);
•低延伸率测定:采用移位法(标距内两点间距测量)或自动引伸计。
(3)断面收缩率(Z)
•计算公式:

(S₀为原始横截面积,S_u为断后Zui小横截面积)。
6. 试验报告要求
•必含内容:
•试样标识(材质、规格、批次);
•试验条件(温度、速率);
•原始数据(力-位移曲线、引伸计记录);
•结果修约(按JIS Z 8401标准,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7. 第三方检测关键控制点
1.试样代表性:从产品关键部位(如焊缝、热影响区)取样,避免表面缺陷;
2.设备校准:定期验证试验机力值系统(依据JIS B7721)和引伸计精度(依据JIS B7741);
3.结果判定:对比标准值或客户要求,提供偏差分析(如延伸率超差需复验);
4.报告合规性:符合JIS Z 2241附录F(计算机控制试验机使用建议)及附录G(低延伸率处理方法)。
8. 典型应用场景
•材料研发:评估新型合金的塑性性能(如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
•质量控制:监控板材轧制工艺稳定性(通过A50延伸率判断加工性能);
•失效分析:结合断口形貌与拉伸数据,判定材料断裂机理(如脆性断裂对应低A值)。
JIS Z 2241:2011 是金属材料拉伸性能评价的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试验流程和严格数据控制,确保材料性能的可比性与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重点关注试样制备规范性、设备校准状态及结果修约规则,以满足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需求。
如需检测服务,可依据该标准出具中英文报告,涵盖从试样加工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
| 成立日期 | 2013年04月16日 | ||
| 主营产品 | 气体腐蚀检测、电子电气、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教育及科研行业 | ||
| 公司简介 | 四维检测是一家专业第三方实验室,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产品检验和失效分析技术服务服务领域包括电子电气、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教育及科研行业;四维检测成立于2013年,分别在苏州和杭州设立了可靠性、材料分析、失效分析等多个实验室和业务服务点;凭借科学的检测分析方法、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帮助客户解决在产品研发、量产、售后等环节遇到的各种相关技术问题。公司完全按照国际标准IEC/ISO17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