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28.1-2010 是中国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修改采用guojibiaozhun ISO 6892-1:2009,旨在规范金属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拉伸性能测试流程。以下从第三方检测视角对该标准进行专业解析:
1. 标准核心内容
(1)适用范围
•材料类型:适用于金属板材、棒材、管材、线材及锻件等;
•性能指标:测定抗拉强度(Rm)、屈服强度(ReH/ReL)、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等;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 10~35℃,对温度敏感材料需控制在 23±5℃。
(2)试样要求
•试样类型:
•比例试样:原始标距(L₀)与原始横截面积(S₀)满足 L₀ = 5.65√S₀(k=5.65为短试样,k=11.3为长试样);
•非比例试样:标距与横截面积无固定比例,适用于特殊形状或尺寸的试样。
•加工要求:
•表面粗糙度 Ra≤0.8 μm,无划痕、裂纹;
•平行长度(Lc)公差 ±0.5 mm,标距标记误差 ≤±1%。
(3)试验设备
•拉伸试验机:
•测力系统准确度 ≥1级(依据GB/T 16825.1校准);
•引伸计分辨率 ≤0.001 mm,标距范围覆盖试样平行长度。
•环境控制:湿度 ≤80% RH,避免气流扰动。
(4)试验速率控制
•方法A(应变速率控制):以 eL = 0.00025 s⁻¹ 为推荐速率,适用于塑性材料;
•方法B(应力速率控制):弹性阶段应力速率 ≤35 MPa/s,适用于无明显屈服材料。
2. 关键性能测定方法
(1)屈服强度(ReH/ReL)
•上屈服强度(ReH):首次下降前的Zui大应力;
•下屈服强度(ReL):屈服阶段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Zui小应力;
•判定原则:优先采用平行线法,若材料无屈服平台则采用指针法或滞后环法。
(2)断后伸长率(A)
•计算公式:

(L_u为断后标距,L₀为原始标距);
•低延伸率测定:采用移位法或自动引伸计,精度 ≤0.1%。
(3)断面收缩率(Z)
•计算公式:

(S₀为原始横截面积,S_u为断后Zui小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测量:圆棒试样取两端及中间三点平均值,板材取Zui小值。

3. 第三方检测实施要点
(1)资质与合规性
•认证要求:检测机构需通过 CNAS(ISO/IEC 17025) 或 CMA 认证;
•方法验证:需验证试验机力值系统(依据GB/T 16825.1)和引伸计精度(依据GB/T 12160)。
(2)试样制备控制
•取样位置:依据GB/T 2975标准,避免表面缺陷或加工硬化区;
•线切割影响:线切割试样需去除热影响区(建议预留 ≥2 mm 加工余量),避免强度偏差。
(3)数据处理与报告
•数值修约:依据GB/T 8170,抗拉强度保留 1位小数,延伸率保留 整数;
•报告内容:
•试样标识(材质、规格、批次);
•试验条件(速率、温度);
•原始数据(力-位移曲线、引伸计记录);
•不确定度评估(扩展不确定度U=0.5%,k=2)。
4. 典型应用场景
•材料研发:评估新型合金的塑性性能(如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
•质量控制:监控板材轧制工艺稳定性(通过A50延伸率判断加工性能);
•失效分析:结合断口形貌与拉伸数据,判定材料断裂机理(如脆性断裂对应低A值)。
5. 标准更新与差异
•现行版本:GB/T 228.1-2010 仍为有效版本,后续修订可能涉及:
•扩展 Rp0.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方法;
•优化计算机控制试验机的使用规范(附录A)。
GB/T 228.1-2010 是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评价的核心标准,其技术核心在于通过 标准化试样制备、严格设备校准 及 规范数据处理流程,确保力学性能数据的可比性与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重点关注试样代表性、试验速率控制及结果修约规则,以满足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需求。
如需检测服务,可依据该标准出具中英文报告,涵盖从试样加工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
| 成立日期 | 2013年04月16日 | ||
| 主营产品 | 气体腐蚀检测、电子电气、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教育及科研行业 | ||
| 公司简介 | 四维检测是一家专业第三方实验室,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产品检验和失效分析技术服务服务领域包括电子电气、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教育及科研行业;四维检测成立于2013年,分别在苏州和杭州设立了可靠性、材料分析、失效分析等多个实验室和业务服务点;凭借科学的检测分析方法、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帮助客户解决在产品研发、量产、售后等环节遇到的各种相关技术问题。公司完全按照国际标准IEC/ISO1702 ... | ||